大学之病,病根或在于数年驱之不去的行政化阴影
这个周末,南京大学一句序长不序爵成为网络热词。
这句文绉绉的话,出自南大110周年校庆的官方微博,还附以注释我校110周年校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
舆论为之哗然。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人的反应是不可能看来,官本位观念之根深蒂固,已经让大家难以相信还可以有所谓的例外。事实上,就连南大校庆办主任也含蓄地承认,南大提出的是一个大的原则,可能某些细节方面,无法避免官员排序的相对考量,但在整体精神上,南大希望对每个人持有平等的态度
显然,有关序长不序爵的讨论,已经超出了一所大学的校庆仪规本身,也更发人深思:这句简单的、看上去也很合乎情理的表白,何以引来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倘若南大依然因循序爵不序长,大家是否反而安之若素?而这场讨论,让我们再一次发现了大学之病,病根或在于数年驱之不去的行政化阴影。
大学应该是什么?在西方大学发展史上,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德国的威廉冯洪堡。他认为,大学首先应相对独立,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附庸。这一思想历经两个世纪,对后来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具有深远影响。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大学应该是一个相对疏离于现实功利、以开放而自由的心态追求学问的教育桃花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共同体。
中国大学的行政化倾向,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大学的管理者被纳入固化的官员行政级别序列,县处级院长、厅局级校长、省部级书记,是让聪明学子眼热的目标,以至于有人调侃,大学里智商高的都在官阶上攀登,退而求其次的才去搞学术,于是对大学的管理也不由自主地采取了层级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官大一级压死人,取代了本该是平等的、教授本位的运作模式。二是学术资源、项目资金的配置也和权力扯上关系,校长、院长相对强势,而普通教授的发言权相应弱化。
学府成了官府,或可解释曾经醒目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更进一步,大家痛诋大学创新精神不强,还停留在工具层面,而大学缺失本该担当的社会良知和民族脊梁精神,其失魂落魄之害,更甚于前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大校庆序长不序爵的提法,让人为之一振。曾经有人形容某大学拥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在大学的衙门色彩过重和现实功利诱惑太多的今天,我们亟需发掘并重建大学的精神追求,让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融入中国脊梁,让不序爵成为大学的常态
【申论热点:“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