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综合知识 >小学学习理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小学学习理论

2020-06-22 | 网络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一部分在小学的教师资格科目二考试中属于全题型备考的知识点,出题形式灵活,难度稍大。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理论中的部分重要内容,一起进行学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强调,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联结主义之父。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通过饿猫开笼取食实验,总结出关于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强调在开始一项学习活动之前我们要让学习者做好参与学习活动的准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事前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练习律强调为了加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要适当的让学生做练习。效果律强调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奖惩,学生接受到奖励后会增加下一次该类行为出现的频率,反之。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刺激在前,反应在后的行为,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对象。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即反应在前,刺激在后的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对象。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给予愉快刺激,从而增加该行为在以后出现的频率。例如小明因为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得到老师表扬,以后更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属于典型的正强化。负强化即撤销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频率。例如,老师和小明说,如果可以按时交作业,就可以给小明少布置一些作业,然后小明变得越来越按时交作业了,这体现了负强化的原理。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其代表性理论包括: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以及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等。

(一)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1.学习观方面,强调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讦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方面,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成为教学的中心。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并且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同,因此学生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三)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罗杰斯等人。

(一)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三)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直接的指导学生,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

以上是对于学习理论部分的介绍,接下来配合习题进行巩固。

【练习题】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B。解析:负强化强调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强之前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家长取消看动画片就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用来增加儿童认真做作业的行为。

 

【小学学习理论】相关文章: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五期)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解和定最值问题

【理论观察】村官考试时事热点:学生“跪地领奖”有损文明形象

申论热点:公益诉讼主体需要“突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学考研专业之课程与教学论详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警察职位人员年龄规定

备考的学问与艺术

公务员如何处理好公文

2017国考报考须知:行测和申论满分各是多少?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