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综合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19-07-29 | 网络

学习理论分为四大主义,分别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小学教资科目二的备考中,需要各位考生重点理解和区分每个学习理论的相关考点,对建构主义的考法来说,主要涉及单选题和答案题,在本文中,中公名师讲带领大家结合举例,一起对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学生观和学习观进行详细的梳理。

建构主义学生观的内容有: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建构主义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把此条理解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关于建构主义的第一点,我们可也按照学生观第一条来理解。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把此条理解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息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此条理解是学生的独立意义的人,具体表现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它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有: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可理解为新课改学习方式中的自主。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可理解为新课改学习方式中的合作。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可理解为新课改学习方式中的探究。

【考题再现】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是(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息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故本题选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关文章:

地理常识——我国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二)

公务员考试面试过关推荐心得

申论必背精彩段落

2017安徽含山县房地产管理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拟录公示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法治篇

备考的学问与艺术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真题练习

公务员法解读:为什么允许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

心理学专业考研复习指导:第二轮复习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