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综合知识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2019-02-21 | 网络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历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考点,这部分内容对我们的广大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对咱们大部分教育学、心理学的零基础的考生们,所以在这里希望通过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地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理论。

一、实验的缘起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前苏联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实验生理学家。早年因消化生理学研究而闻名。他的研究多以狗为被试,在实验中他和助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时,狗会分泌唾液,此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反复多次之后,狗只要看到食物,即使没有吃到,也会分泌唾液,甚至尚未看到食物,只看到食物容器或听到研究人员的脚步声,都会分泌唾液。这个现象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好奇,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便是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也(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二、实验目的

探讨条件刺激如何取代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二者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从而引起个体相同的反应,相似条件刺激的作用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

在实验中,为确保刺激源的唯一性,巴甫洛夫专门建了一个隔音的实验室,把狗带进实验室,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在实验中,他选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狗吃到食物时会自然地分泌唾液。他又选择铃声将其作为中性刺激,它与食物毫不相干,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在实验中,巴甫洛夫首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立即给它喂食,这时,狗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反复多次训练之后,巴甫洛夫向狗单独呈现铃声而不给它食物,观察狗的反应。如同他们预期的那样,听到声音后狗就像已经吃到食物一样,自然地分泌唾液。此时说明条件反射已经形成,原本的中性刺激铃声已经成为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一旦狗听到铃声,他就会来吃食物,铃声对于狗来说就相当于一个信号,获得了一定的信号意义,从原来的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获得了一定的信号意义。在此基础上,巴甫洛夫还进行了拓展研究,如变换中性刺激,把原来的铃声换成了香草气味或旋转物体等其他物体,发现条件反射依然能够建立。巴甫洛夫及后续研究者还发现,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性质类似的刺激也能够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而无需重新经历条件作用建立的历程,这一现象被称为泛化。另外,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一直不再使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那么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出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消退。此外,他还变换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时间:两者同时出现;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同时停止;条件刺激后于无条件刺激出现,同时停止;条件刺激结束后无条件刺激再出现。结果发现,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效果最佳,也就是说铃声、香草气味或旋转物体等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效果最佳,同时出现的效果次之,而其他两种结合方式则很难建立条件反射。所以说,巴甫洛夫的实验印证了条件反射的存在,说明它可以替代无条件反射引起个体相同的反应。这当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是作用的关键,即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关键。

四、实验的应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以科学实验的方式给我们揭示了行为的学习途径。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记忆则是对条件反射的一种巩固,我们的许多行为或感觉都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塑造的。如司机驾车行驶在马路上,看到交警,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看见医生,孩子就开始哭了;甚至还有人通过条件反射来训练自己家的鹦鹉做四则运算,可见其力量的强大。这种将两个本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就是学习的过程。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相关文章: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总成绩(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关注成为变革农村教育的力量

【理论观察】“低头族”呈现低龄化不可小视

小A的公考经验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

申论热点:直面“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

2017陕西公务员申论备考:给文章写作加点“料”

山东政法干警热点时评:全流量计费新模式值得推广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