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笔记之古代新闻传播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笔记之古代新闻传播

2016-11-24 | 网络

陈力丹编著世界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参考书之一,下面是本书主要的考察知识点:

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

第一节 古代新闻传播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

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古希腊马拉松报捷 菲迪皮茨)

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褒姒烽火戏诸侯)

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

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

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

⑵两种手抄新闻

①官方公报

《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

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4、印刷新闻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⑴印刷术的发明:

中国毕昇活字印刷术。朝鲜最早发明铜活字。

德国古登堡在15C中叶发明铅活字,还参照榨酒机的结构制成了手动印刷机、印刷油墨等成套的印刷技术。

⑵印刷术的运用:

印刷术的出现使信息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便于大众获取信息。

雕版印刷在中国长期沿用,活字印刷术未能成为主流,主要原因是统治阶层希图知识、消息贵族化、垄断化,而不欲知识、信息大众化,为了一己私欲而实行的愚民政策。

从世界范围看,直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印刷术才广泛地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不愿意放弃对文化的垄断,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崛起之前,封建主义社会本身没有推广、普及印刷术的内在社会需求。

5、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未构成新闻业的原因:

⑴原始新闻传播活动规模小,通常只面向某特定对象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

⑵没有专事新闻采集、传播的机构;

⑶传播手段落后。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考研冲刺阶段各科核心考点及备考攻略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冲刺阶段专业课备考手册

【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笔记之古代新闻传播】相关文章:

【理论观察】“减负令”只是“看起来很美”

申论热点:医改进入“深水区”

浅谈特值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017甘肃兰州市安宁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招聘条件变更通知

申论范文:发展公益事业 打造幸福乡村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公务员行测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纵向梳理

写作技巧:申论文章结尾如何做到“回味无穷”

中公网加油站:公考法律常识之民法

申论指导:如何锻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申论文章结尾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