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

2014-12-06 | 网络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延安:

⑴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社长博古。

⑵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呼号XNCR。

⑶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社长博古,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份大型日报。

*1940年春天,延安广播创建之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时期。在周恩来负责领导下,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的同志克服了广播发动机、发电、天线等重重困难,群策群力,终于在1940年12月30日诞生了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广播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延安台的广播把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传向全国各地,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博古(秦邦宪),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⑴1942年在党的整风运动中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进行改革,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解放日报》的改革。

⑵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3月31日,毛泽东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谈话。190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发表《致读者》指出,改革的任务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⑶整个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从头到尾抓两个问题,一是观念更新,二是队伍建设。由此版面顺序进行调整:第一版反映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文风也得到明显改变。

⑷在改版之后,其他改革成效显著:①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集中宣传了整风运动;②正确宣传并推动了大生产运动;③成功反击了第三次反共高潮;④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如国统区的《解放日报》等。

⑸意义:通过这次改革,一方面引导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初步确立了党的办报思想。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⑴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解放日报》(华北版)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在山西省沁县创刊,社长何云,这是敌后根据地第一张铅印报纸。

⑵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11月7日,《晋察冀日报》成立邓拓任社长,出版了我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二、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1、上海:⑴《抗战》,1937年8月19日,主编邹韬奋;⑵《救亡日报》,1937年8月24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

2、武汉:⑴《群众》,1937年12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刊物;

⑵《解放日报》:①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1947年2月被勒令停刊,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解放日报》迁到重庆出版,国民党对新闻事业严加控制,重庆《解放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根据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灵活的斗争;②斗争的三个方面:ⅰ.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采用拒检、暴检(开天窗),注明被删等方法,针对皖南事变,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ⅱ.反对封锁新闻来源;ⅲ.反对国民党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③在复杂环境下的《新华日报》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创造和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办报经验: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ⅱ.建立一支团结战斗的队伍;ⅲ.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ⅳ.开展广泛深入的统一战线工作;ⅴ.坚持真实报道;ⅵ.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技术,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④《新华日报》在国统区高举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成为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

三、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1、秘密出版的进步报刊:《炼铁工》(工人创办)、《高仲明纪事》报(新闻工作者主办)

2、上海孤岛时期:⑴《译报》、《每日译报》(夏衍);⑵《文汇报》(严宝礼);⑶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对二战的真实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1年8月1日在上海租界内开播,报道反法西斯战争消息,用英、俄、日、中四种语言播音,1945年8月9日被日本查封,抗战胜利后恢复,1947年1月因报道苏联国内建设被国民党关闭,引起上海舆论界抗议。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拒检运动:

1、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借口非常时期,制定了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新闻工作者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2、1945年8月,黄炎培的《延安归来》成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至此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随后,重庆《宪政》、《国讯》、《中华论坛》等10家出版《联合增刊》,宣布稿件不再送国民党检查,这一行动得到了各地新闻出版界的响应。

3、 同年10月1日,随着拒检运动斗争的不断扩大,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废除原稿审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胜利。

二、《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1、1945年11月20日,重庆版《大公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指出它的本质,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揭露其基本立场在若干次要问题上批评国民党当局,而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却不能不拥护当局。

2、1946年春,当东北民主联军同国民党展开争夺东北之战时,上海版《大公报》于4月16日发表社评《可耻的长春之战》充当国民党帮凶,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批驳其反动言论。

3、两次大论战,粉碎了国民党御用报刊的栽赃阴谋,使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蒋介石破坏和平民主、挑动内战、实行独裁的真面目。

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影响。

1、内战前:⑴延安台一方面积极宣布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阴谋,另一方面积极报道解放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让国统区各界了解解放区。1946年6月,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刘善本第一个驾机起义来到延安。⑵延安台适应斗争形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宣传业务,制定了《语言广播暂行工作细则》(解放区广播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播宣传工作的细则),编稿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和正规。

2、内战时期:⑴1947年3月14日,延安台撤离延安转移到陕北瓦窑堡,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青化砭大捷,鼓舞了解放区斗志,粉碎了国民党的无耻谎言。⑵陕北台转移到太行后,在号召解放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推动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第二条战线)以及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士气等广播宣传上取得很大成就。《对蒋军广播》节目的开办,以大量、真实的事实揭露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欺骗宣传。⑶陕北台转移至平山后,为人民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对国民党军队开展政治宣传攻势,瓦解了敌军士气。三大战役胜利后,广播宣传重点放在揭露国民党和平骗局上,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统一的民主和平。

总之,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舆论工具的战斗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推波助澜,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四、反客里空运动:

1、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2、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3、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五、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讲话:

1、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并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内容:⑴关于党报的任务与作用: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范地同群众见面,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⑵关于办包的路线与方针: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⑶关于党报的风格: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战斗的风格。⑷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2、1948年秋,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10月2日,刘少奇作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⑴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把人民的呼声反映给中央;⑵提出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独立思考,正确判断;③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④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文件,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

3、意义:⑴毛泽东、刘少奇的讲话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文献。毛泽东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基本问题,刘少奇的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和希望,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⑵两篇讲话,为当时的新闻业务学习与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迎接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到来做了准备。

⑶两篇讲话,对今天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四个人)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关于中国新闻事业的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十章 解放后的新闻事业

一、1956年是新闻工作全面改革的一年:

1、背景: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新闻工作落后于现实的矛盾更为明显,最根本的问题是教条主义、党八股,照搬苏联经验,新闻宣传公式化;⑵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2、经过:⑴《人民日报》改版。1956年7月1日其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①扩大报道范围(资,社,正,反,建设,生活);②开展自由讨论;③改进文风,报纸由4版增至8版;⑵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在提高报道质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⑶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中的某些错误中展开: ①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②开展广播批评;③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④办好文艺广播。

3、收获与意义: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⑴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⑵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4、结局:因反右扩大化等原因夭折。

二、反右派斗争从1957年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58年夏季才基本结束。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斗争形势和知识分子队伍,致使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成右派。新闻界,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左叶事件,广播系统温济泽、邹晓青、张纪明的所谓反党小集团事件,总结出对外广播和对内广播的四不同,即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报道方式不同,被斥为对外广播特殊论。新闻界反右扩大化影响大,教训深,其中一个主要教训是错误地估计了这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新闻队伍。

三、1957年底我国胜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5月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指导下,全国人民决心争取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超英赶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全国报纸、广播电台在大跃进期间,积极热烈地宣传三面红旗,报道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宣传报道上出现严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宣传报道生产建设成就方面严重浮夸;⑵推广生产经验方面瞎指挥;⑶在理论、政策宣传上存在主观主义、片面性。

四、1976年10月,四人帮一举被粉碎,我国新闻事业从长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的口号。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人民日报》等30家报纸转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宣传。1978年6月至11月,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了一批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报刊上开展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的顺利开展。

五、知识点:

1、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2、2002年12月6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3、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三)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民法(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五)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二)

地理常识——我国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民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一)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