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历史考察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历史考察

2016-11-15 | 网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是教育学考研的通用参考书之一,虽然教育学的参考书比较多,但是通过整理,常考的知识点每年都类似,下面是根据重要知识点为同学们整理的教育学方法导论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第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

从古到今,教育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以经验和思辨为主的时期

直觉(Intuition)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原始的方法。

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研究了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

又如: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西米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而不是水。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更富变化性的火。

再如:

我国古代(西周晚期),先哲们用五行(金、木、水、火、士)来说明万物的构成,用阴气和阳气等四气来解答自然界的变化。

因此,直觉带有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

1、孔子的有关思想

  ①教育教学理论

  ②为学之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为人之道: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老子的思想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庄子的思想

  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他的生命,而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4、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5《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二、以实验和分析为主的时期

  近代自然科学的根本观念是机械论和原子论。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方法论贡献,是确立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一个对实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是伽利略,

  伽利略的实验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把实验方法看作是发明知识和证明知识的重要手段。

  第二,创立了理想实验。

  第三,把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

  而对实验方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认为:

  1、任何科学都是实验的科学;

  2、自然的奥秘也是在技术的干扰下比在自然活动时容易表露出来;

  3、科学就是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观察,比较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重要条件。

  4、制定了实验方法的原则,即所谓的实验八法:变化法、重复法、倒转法、转移法、消除法、应用法、连接法、偶获法。

  第一次提出对教育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康德。

  真正开教育实验先河的是裴斯泰洛齐。

  福禄倍尔于1840年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创立了幼儿教育理论体系。

  蒙台梭利于20世纪初创立了幼儿之家,她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儿童:她致力于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儿童,运用自然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自此开始。

  中国学前教育实验的开创者陈鹤琴通过观察和实验写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教育测量学应用而生

  桑代克:所有的存在都存在一定的数量之中。

  麦柯尔: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总之,实验和分析的方法为西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重描述轻理论揭示、重分析轻综合、重归纳轻演绎的特点,使得西方科学支离破碎。

  三、以综合研究(Synthetical Study)为主的时期

  (一)世界的统一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作用

  (三)科学的发展趋势

  彭加勒曾指出,科学的发展有两种趋势:

  其一、是走向统一与简明的道路 ;

  从古希腊的原子论发展到17-18世纪的机械论再发展到当代还原论

  其二、是走向变化与复杂的道路

  从亚里士多德的整体论发展到18-19世纪活力论再发展到当代整体论和生成论

  两种趋势此起彼伏,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四)系统科学的推动作用

  20世纪系统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理论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诞生可以看作系统科学的理论奠基。

  第二阶段自组织理论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先后兴起,可以看作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非线性理论

  20世纪80至90年到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形理论与混沌理论

  1、系统论(System Theory)贝塔朗菲

  以整体不可分性的机体论和整体论原则,批判了经典科学的还原论和机械论,使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孤立的部分转向对复杂系统整体及其整体性规律的研究,突出了部分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以及部分与整体间的层次关系

  2、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申农

  第一次赋予信息以严格的科学定义,从此,信息成为可以定量研究的最基本的科学概念,成为与物质、能量并列的三大要素进入现代科学的殿堂。

  3、控制论(Cybernetics)-维纳

  揭示了系统作为整体的自调节稳定机制,通过反馈控制和信息通信,为那将目的性和学习的概念赋予了机器,为计算机、智能机的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技术规范。

  4、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普里高津

  研究了系统新结构产生的条件和机制,证明了系统进化的可能,解决了使经典科学陷入困境的进化与退化、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宇宙佯谬

  5、协同学(Synergetic)-哈肯

  突破了以往线性科学着眼于他组织的局限,探讨了在突变点上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竞争,自己组织起来形成结构的内在机制。

  6、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托姆

  超越了以往自然界无飞跃的渐进进化思想,使突变现象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给系统科学提供了新的数学工具。

  7、分形理论(Fractal)--芒德勃罗

  是自欧几里得以来几何学最大的一次变革,它研究探讨了被以往几何学排斥在外的大量不规则几何对象,揭示出深藏在复杂形状中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几何规律,建立了图形生长的模型。

  8、混沌学(Chaos)--洛仑兹

  通过非线性确定性方程所蕴含的蝴蝶效应,揭示了分形结构的动力学根源。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惠勒所说:在过去,只有在人们了解到熵概念后,才能说他们受过科学教育。在将来,如果一个人不懂分形,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科学文盲。

  (五)教育的综合研究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

  首先,以综合的观点处理好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的问题 ;以综合的观点处理好教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搞好对学生的综合研究。

  其次,以整体的观点对待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分析教学效果。即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任何教学现象。

  我国二十世纪90年代的整体改革实验或综合改革实验。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历史考察】相关文章: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职位是非领导职务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时评:曝光典型案例推动“信访”更实为民

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交流有哪几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四项目人员如何认定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四十四期)

理顺文章结构 让申论成绩更上一层楼

申论备考:习近平七大“关键词”汇总

2017国考报考须知:行测和申论满分各是多少?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时政大事记】李克强对“证”下药:管住乱设职业资格的手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