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之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之教育科学研究发展

2016-11-15 | 网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是教育学考研的通用参考书之一,虽然教育学的参考书比较多,但是通过整理,常考的知识点每年都类似,下面是根据重要知识点为同学们整理的教育学方法导论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第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实证研究的不足

实证方法的理论根源是实证主义哲学。它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其研究过程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预定的假设。

不足之处:

第一,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了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人有意识

其次,人有差异性

第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教育研究如果只是价值中立纯客观描述,就很难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实证主义认为:教育研究虽然无法排除价值问题,但它仅在形成假设中产生作用,在研究过程和方法上,务必符合价值中立的要求,研究者必须把情绪作用和价值判定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德国社会学家,释义学之父狄尔泰《人文科学引论》

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强调整体的方法,即把人理解为具有完整性的和在适当情境中的个体,要通过移情作用来理解人类反应背后的动机,要尽力避免由实证主义的和实验的方法所引起的支解。

诠释理解的研究方法,有人称其为人类的研究方法,或称其为定性的研究方法,或称其为质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直观和切身体验,强调对人和社会的主观理解或阐释。

它的理论基础是解释主义和批判理论。

解释主义发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该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不是截然分离的,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

批判理论植根于黑格尔的辩证哲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评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某些利益动机,所谓的知识,事实,真理都受到某种价值观或理论的制约;主体和客体不应分离,主体在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不仅要了解和认识客体,而且也要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对研究对象乃至自身获得完全真切的理解。

(一)高度综合与高度分化并存

(二) 定性与定量研究逐步结合

(三)向宏观与微观研究两极发展

(四)注重研究方法的引进、移植与数学化

(五)研究的重点向现实的教学问题转移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笔记之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相关文章:

2017贵州遵义板桥镇公益性岗位招聘录用公示

区分春联上下联的方法在行测考试中的应用

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录用一般有哪些程序(上)

十天内面试拿到80分:成功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真题练习

申论热点:卢沟桥提醒我们什么

内蒙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

申论备考:巧用名言警句 打造精品文章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缴费方法

申论热点: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