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江苏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学者不必对“观灯猜谜”嗤之以鼻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学者不必对“观灯猜谜”嗤之以鼻

2017-02-15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学者不必对观灯猜谜嗤之以鼻。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引发记忆之学与思维之学的争论背后,其实站立着持高冷态度的学者。不光是学者,现实中有些我眼中的资深诗词达人大都比较淡定。没有了孤独,诗词大会就是灯谜大会,他们透露出的藐视,一时让诗词狂欢者后悔,怎么不矜持一点儿。

以某些学者为代表的超然派,固然对古诗词有发言权。之所以对诗词大会不感兴趣,有出于他们对古诗词及作者的特别尊重,也有出于对中国现代教育应试化的忧郁,更有对诗词教育泛政治化的不苟同。其中的抱怨不乏善意提醒。

我们不能要专家学者降低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鉴赏水准,也不能强求他们改变自己的学术见解。但是他们未必自知,不乏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充满悲悯的他们,在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中,这种高冷显示出了一种文化优越感,和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感。被诗词大会点燃的古诗词热情,往往会被冷眼向洋的学者表情打很大的折扣。当然,这种很容易被折扣的狂欢,不乏也有虚热成分。

有人欣赏学者的高冷,留言心智没有达到一种境界,你跟他说了也白说。有人佐证学者的高冷,说香港的诗词大会不考记忆而是考创作。但是这些人似乎忘了,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经历过种种荡涤,即使有了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仍然不足以复原中华传统文化本来的生态。另外,人们物质享受已经比较丰富,开始对高雅文化艺术有需求,而诗词大会正好满足了一个民族久旱之后的渴望。

我赞成这样一句话,诗词大会是对俗人的一次救赎。舞台上,有在人生困境中用古诗词燃烧生命之火,点亮人生之路的农妇白茹云;也有参加诗词竞赛中得知母亲病重,毅然放弃资格回家侍母的小伙王轶隆。可见,诗词大会展示的不仅仅是背功,也有人格的修炼,人生的成长。

电视机前,多少人捧出了尘封多年的诗词书籍,多少人勾起了往日的诗词梦想,多少人终于明白了许多的不解其意,多少人幸逢了历史长河的灿烂群星。这种具有全民觉醒式的文化效应,绝非一个人的回味和三五成群的吟咏可以比拟。与其说诗词竞赛是古人孤独的灵魂被烤干,为什么不说是古人心灵精髓的一种分享?

因诗词大会被学者小觑的灯谜,它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习俗,深受民间喜爱。刚过去的元宵节,不论是综艺晚会,还是文化广场,它是与元宵食品一样的节日标配。一个有平民情怀的学者,你可以坚守内心的孤独,你不一定要同普通人吃元宵一样去猜灯谜,但也不必对猜谜者嗤之以鼻。合适的心态是为普通人的获得而高兴,如能为开启民智而略施援手更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易国祥

【时政热点:学者不必对“观灯猜谜”嗤之以鼻】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谁为防辐射服制定“屏蔽保护”?

热点时评:惩治学术不端呼唤“黑脸包公”

时政热评:警惕“宣传片冲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

申论热点:“自愿求职”岂是“自愿中毒”

申论热点:建立更加科学的“复出”机制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请为乡村“文化之痛”做点什么

申论热点:公益诉讼主体需要“突围”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