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详解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详解

2015-12-22 | 网络

学院的发展历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与孵化器,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积累时期(19521985)。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由原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华大学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学政治学和原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师生为主体组建而成的。成立之初,我校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学者和教师,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大学的钱端升、楼邦彦、吴恩裕、龚祥瑞,来自清华大学的曾炳均、杜汝辑等人,这些杰出人才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1959年学校在法律专业外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业,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之初,组建了马列基础理论部,负责全校政治公共课教学。正因为有如上教学、科研队伍的存在和学术积累,所以我校于1983年在全国政治学恢复之初就早于很多学校拥有了政治学理论硕士点。

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19851988)。1985年,学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经济法系和政治系,从而标志着我院(系)的诞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刘圣恩担任系主任,设置了政治学与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治学、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七个教研室。在此时期,云光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方面,杜汝辑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方面,为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培养了我校第一批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形成了我校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的两大特色。

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时期(19881998)。1988年第二届系领导班子在常绍舜系主任的带领下,调整了专业方向,1989年将政治教育专业改为行政管理专业,1995年又新设企业管理专业,并将政治系就此更名为政治与管理系。

第四个阶段是跨越式发展时期(1998至今)。1999年11月,学校决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与管理学院,由张桂琳教授担任院长,马列主义基础理论部挂靠在学院。学院下设政治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并确立了务实、自强、兼容、创新的院训和办学理念。2002年6月,学校原教学建制重组为12个教学单位,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朱维究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至此,学院成为横跨政治学、管理学两个门类的综合性学院。2005年6月,第五届院领导班子产生,由蔡拓教授担任院长,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8年12月,常保国教授任院长。学院取得了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评估全国第9名。学院申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与技术交流项目入选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

政管学院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和学院的孵化器。学院及其前身政治系、政治与管理学院先后创办了6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教育(1985)、行政管理(1989)、工商管理(1995)、国际政治(2002)、公共事业管理(2002);孵化和发展出4个学院:政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列学院。对改变我校法学学科专业的单一型,形成多学科性大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学院的办学资源与办学成就

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建设和公共管理发展需要具有密切关联度的学科体系和专业布局。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多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20余年来学院先后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优秀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 800余人,硕士研究生230人,博士生研究 54人, MPA 专业硕士生300人。

学院拥有4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即拥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国际政治4个本科专业链接;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外交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危机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1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硕士( MPA )授予权链接;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公共行政、全球学(交叉学科)7个博士点;拥有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下设政治学系、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和国际政治系4个教研实体。设有台湾研究中心、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中心、国际教育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7个非在编科研机构,设有新西兰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中法政治与行政研究中心和国际城市协会中国中心3个国际学术合作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6人,12位教师具有海外教育、学术背景,其中富布赖特高访学者1人。学院中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各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国务院参事1人,人民检察院专家委员2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先进师德标兵1人。

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团队和研究特色,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 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2项,省部级项目 10余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与福特基金会、欧盟、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著作 30 余部(含合著),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院的发展定位

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秉持人才兴院、学科强院、兼容发展战略,在十余年内把学院建成学术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居于国内前列、拥有一定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成为全国政治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教学与研究的重镇,成为全国政治文明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机构及公共服务机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他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专业课一对一、精品网课、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备考手册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详解】相关文章:

2017山西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日期问题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真题练习

【理论观察】“小鲜肉”不该成为时尚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解析:公众何以对养老金认识不一

山东省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公务员原生态之 乐观篇

【理论观察】强党,六中全会的根本指向

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关于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资格复审和面试的通知

行政法和公务员法的考查

【理论观察】中国文学当有世界梦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