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以上。2011年,超额完成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0万套,竣工10万套。今年计划建设、收购16万套,竣工7万套。截至10月底,本市已累计新开工15.3万套,完成今年计划任务的95.6%,并基本建成7.7万套。
【标准表述】
[现状分析]
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事实上,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称,在16个城市于2009年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出租2.97万套,其中,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被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措施]
专家建议:
一方面,对现有弊端,要勇于大刀阔斧改革。就廉租房而言,一方面因受制于国家财力投入的限制,廉租房房源供应不足,许多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不得不长时间轮候;另一方面,廉租房制度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过窄。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做到这几点:其一,放宽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其二,最终要完全砍掉负福利化的经适房;其三,对两限房要明确定义。
另一方面,要显著提高公租房的地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缺钱。这一点完全可以向国外借鉴。在国外的住房保障实践中,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较多,有房地产信托投资模式、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私合作模式、住房保障税、福利彩票模式等。其二是缺好的制度。其实,在现行的四种保障性住房种类里,最有希望扛起重任的恰恰是最被忽视的公租房。因此我们应尽快确立开放性的定位,打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地域限制。
【招警考试面试热点:保障房的温度】相关文章: